宁波: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2022-08-16 10:1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宁波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工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转型阶段,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主动对接国家有关战略,努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宁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方向

     宁波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国家制造业战略布局和创新突破的重要节点城市,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积累,宁波在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形成自身特色优势。目前全市的制造业发展正处在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近期,在省委、市委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将宁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宁波制造业创新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而迫切的愿望。因此,宁波需要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总体理念,着力强化提升创新驱动和制造基础两种能力,积极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扎实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之路。

    一是打造产业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产业,构建产业新支柱;提升发展绿色石化、能源、汽车制造、时尚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五大优势产业,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诸多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加快布局未来竞争优势;积极发展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提升工业创新设计、科技服务、供应链管理、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专业服务、现代商务服务、智慧物流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围绕产业优势领域,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科研+产业+资本”的院所建设模式,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专业特色创新中心。谋划启动100个重大装备、重大关键技术专项,攻克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创新设计,有效提升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化水平和商业推广能力,积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和宁波特色的创新设计产业链。主动对接国内外先进创新中心,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技术转化成果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

    三是推广新型制造模式。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在纺织、轻工、装备、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大型企业,大力推行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成套装备智能化,以国际先进标准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系统、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鼓励制造企业与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化服务和集成总包服务企业合作。推广“制造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互联网”模式,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众扶、众筹等新型制造模式和新业态。推进建设一批产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远程对接。

    四是提升制造基础能力。依托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科技城等重大创新载体,着力提升“四基”研发能力,攻克一批关键材料、瓶颈工艺与共性技术。深入推进石墨烯、磁性材料等基础材料和模具、轴承、气动元件等核心关键部件等优势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升级,推动集群内创新设计、检验检测和公共服务等共性平台建设。鼓励整机企业和基础件企业开展协同攻关,组织实施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精密传动装置、伺服系统等智能部件与整机生产企业的协同制造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体系。

    五是提升制造业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中东欧博览会、宁波智博会、宁波国际周等平台作用,积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柔性引进高端制造业创新资源。紧抓“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引导企业开展全球合作,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充分发挥中意、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的平台优势和建设经验,加快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继续推动建设一批跨国制造业合作区。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方式开展国内国际兼并重组,重点强化技术并购、品牌并购、资产并购等,积极谋求市场主动权、资本主导权和技术制高点,快速形成产业品牌新高度。推动“宁波帮”和广大海外甬商积极参与和支持宁波制造业创新发展。

    六是推进体制政策创新。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围绕财税、金融、市场和技术等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精准制定和实施技术改造、产金融合、军民融合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实施灵活的微观政策。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培育吸引大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术的创业创新人才支持宁波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和建设小微企业创业载体、新型众创空间和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中介机构的支撑作用。实施务实的改革政策。深化改革政府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积极减少企业制度性、行政性和其他非市场性成本支出。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在“中国制造2025”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领域,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综合协调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

    先进制造业发展是宁波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

    宁波是一个制造业大市,不少制造业行业已形成较好的发展基础,有的甚至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宁波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进程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要走,制造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宁波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支柱。“十三五”时期是宁波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应当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为实现“两个基本”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产值比重逐步提高,但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不会变。离开了制造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服务业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无法存在。制造业产品也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基本形式。财富可以由知识、专利、品牌等形式存在和表现,但物质形式特别是以制造业产品形式存在的物质财富是国家、地区和家庭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程度及其发展水平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

    第二,发达国家也把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仍在谋划再工业化。目前,在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低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发起了再工

业化运动,德国搞起了工业4.0,美国搞起了再工业化,日本致力于高端制造业。这充分表明发达国家不会放弃制造业这个基础产业,他们放弃的只是低端制造业,而决不会放弃体现国家实力的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对体现核心实力的重型装备制造、高端仪器仪表、先进电子产品、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技术等现代制造业,采取种种措施禁止输出。

    第三,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先进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制造业行业领域是技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先进制造业企业是科技研发的主力军,在这些企业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资金和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力量。先进制造业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创新成果最为集中的领域。这些年我国在高性能计算、载人航天、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来自先进制造业。

    第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更需要通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减少制造业,增加服务业,而是不断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能级,逐步推动制造业服务环节的有效分离,提高其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使服务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前提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

产业,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着力发展节能、环保、高效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扩展产品功能,延长使用寿命,使其能够更多、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服务,让其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五,发展先进制造业也是稳定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实际需要。制造业行业领域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是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目前非农生产领域劳动就业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稳定制造业发展对稳定劳动就业形势十分重要。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住宅产品、交通通讯产品等供给是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是稳定消费物价的重要方面。制造业产业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对保证政府正常运作意义十分重大。 

    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严峻复杂,宁波制造业发展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立足于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判断,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宁波需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一是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持续深化。当前,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将从孕育期逐步转向深化,新技术、新模式群体性突破态势将更为明显,尤其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科技创新配置资源的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将更加激烈,全球创新格局将出现深刻变化,创新人才、标准技术、创新平台等将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争夺焦点。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使产业加快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产业分解、融合以及新业态出现,产业前后、上下、左右的跨界融合不断凸显,驱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产业价值运动规律从以往的产业链逐步让位于产业生态。

    二是产业格局调整与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一方面,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发布《工业4.0》,日本在《2014制造业白皮书》中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另一方面,孟加拉国、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

    三是绿色制造、个性化服务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绿色制造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资源消耗、生产效率、劳动条件等因素的现代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技术水平直接体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开发绿色制造技术成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强化制造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其列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中11项振兴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德国将“资源效率(含环境影响)”列为“工业4.0”的八大关键领域之一。而绿色低碳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个性化服务是消费者按照自己需求与消费偏好,由于互联网与智能系统的成长,在互联网既是信息平台和社交平台,又是交易平台和生产控制平台的情况下,海量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能被快速收集处理,进而由智能化生产系统完成快速的个性化生产,高端智能解决方案与定制化服务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四是产业政策由选择性向功能性逐步转型。在过去宁波产业发展中,各级政府更多采用选择性产业政策,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选择,主要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低息贷款、低价供地、低于市场价的能源资源价格等特殊优惠,以及市场准入限制、项目审批、强制淘汰等行政措施进行技术选择、产业选择、企业规模选择。这些产业政策在一些时期、一些方面对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如资源配置效率低,弱化公平竞争原则。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新工业革命孕育兴起,选择性产业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难以应对新的挑战。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向技术前沿逼近,消费需求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制造业发展面临技术路线、产品、市场、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使得基于传统产业发展经验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失去了作用的基本前提,同时也使得激励创新与为企业提供了更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与市场环境,必须成为整个产业政策的核心

_MG_5914--1.jpg